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齐爱云 | 深耕梨园,踏雪寻梅 ——我与“梅花奖”
★
编者按
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·梅花表演奖(中国戏剧梅花奖)创立于1983年,以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为寓意,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——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,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。40年来,梅花奖已举办31届,共评出京剧、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、歌剧、音乐剧、舞剧等门类,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,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!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,我刊特为纪念“梅花奖”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,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。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,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!
齐爱云
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
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
(摄影:张静)
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哪得梅花扑鼻香”,既是梨园弟子最真实的写照,也是“梅花奖”所蕴含的精神,更是我一生的座右铭……
2004年3月在扬州领取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
再次捧起“梅花奖”的奖盘,依然有沉甸甸的感觉,它的含金量,它的专业性,还有它见证了我在古老秦腔传承传播道路上的每一次努力与尝试。那朵朵红梅像是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。
《阴阳鉴》
上艺校时我就知道“梅花奖”,那是舞台戏剧表演者攀登的高峰,是对演员艺术成就的肯定。1990年,我参加西安市石榴花大赛获奖时,就有专家建议我用个人专场去评选梅花奖,这对一个刚从艺校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,无异于天方夜谭,“想都不敢想”!直到2000年我用《阴阳鉴》参赛却与“梅花奖”擦肩而过,再到2003年凭《郑瑛娇》成功摘梅如愿以偿,激动兴奋喜悦之后,是对过往刻骨铭心的回忆。
《郑瑛娇》
《郑瑛娇》背后一连串让我永生难忘的名字,严彬局长、李平处长、李爱琴团长,他们精心策划跑前跑后;著名导演谢平安、舞美设计何礼培、服装设计蓝玲、灯光设计周正平,他们抛下一句“先做戏钱好说”,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当中;著名诗人商子秦更是无偿地修改剧本,“不用署我名”;还有我的母团五一剧团的老师和伙伴们……无不让我感动和敬佩。毫不夸张地说,没有他们,就不可能有“梅花奖”演员齐爱云!
摘梅之后,我又参加了中国秦腔“四大名旦”争霸赛。一轮又一轮,至今想起火药味依然十足。《天女散花》《引路》《郑瑛娇·合盟》,三出风格迥异的剧目和独有的担子功表演,让人记住了我这个刚刚获得“梅花奖”的“新演员”。紧随其后的“四大名旦”西北五省区巡演和晋京,让我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支持者,“你给咱争气了,我就看好你”,老人从黑压压的观众群里一点一点挤到后台对我说。我泪流满面,顿觉此生无憾!
1989年凤凰卫视采访马蓝鱼老师教授齐爱云
“得到的表扬太多,就容易迷失自己”“对于别人说的话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”“好好学戏,多学好戏,才能支撑你走得更远”……恩师马蓝鱼时常告诫我。
《宇宙锋》
从少年开蒙戏《鬼怨》到7年学校里排练的《游西湖》全本、《扈家庄》《昭君出塞》《百花赠剑》《游龟山》到后来的《宇宙锋》,在校期间安排武戏老师给我加课排练《武松打店》《女杀四门》等武戏。又介绍我去找肖玉玲老师学习《女起解》,提高我的唱功水平。恩师用心培养着我,并一直陪伴着我,鞭策着我,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,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了西安市五一剧团。老团长李爱琴老师,在我艺术成长道路上给予了我诸多帮助、扶持,无论是《杨门女将》《阴阳鉴》还是《郑瑛娇》,都凝结了她的无数心血。在我演出摔伤时,她安慰我、帮助我、鼓励我重返舞台,排练场上又格外严厉,不留情面的批评,让我不断完善自己,提升艺术水平!当我站在“梅花奖”领奖台时,她激动得在台下一个劲儿地哭泣着……,扬州领奖那晚,她和我聊了通宵,回忆我的种种不易和倔强的坚持,讲起打动她的一件事:我们有一次下乡,因下雨,那天晚上不能演出,大家都各自休息或者聊天,只有我一个人在搭的舞台上练功练唱,看到满头大汗专注练戏的我,她感慨道,只有真正的热爱,才能如此执着。所以她就对我更加关注和用心培养,让我演了很多传统大戏,又排新的剧目,推举我参评梅花奖……老团长用心培养着我、爱护着我,看着我慢慢地成长起来,她也很是欣慰。还有肖玉玲、李瑞芳、全巧民、展运华等许多老师,教授我许多经典剧目和塑造舞台人物的技巧、戏曲声乐的运用,等等。从每一位老师身上,我汲取了很多的艺术养分,并把这些养分化在了舞台之上,化在了不同人物形象之中。恩师马蓝鱼的恨铁不成钢,团长李爱琴的时时提点处处提携,老师肖玉玲的谆谆教诲,都在提醒着我:要做一个清醒的演员,一个实力和荣誉名副其实的演员,一个既有奖杯又有口碑的演员。而这,不也是文艺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吗?
在这样的追求下,即使处于黑暗,我也要努力向着光的方向前行。
2007年,我有幸走进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这个大家庭,赴台湾演出,演的是《打神告庙》,经久不息的掌声喝彩声,陕西乡党的热情拥抱,幕后人员竖起的大拇指,国光剧团团长的盛邀……我的视野刹那间打开,仿佛找到了世外桃源。
《打神告庙》
在梅花奖艺术团这个大家庭,我看到了梨园百花齐放,看到了各剧种艺术家的风采,并从中汲取着奋进的力量。特别是看到裴艳玲老师的《夜奔》,我从心底感受到了传统戏曲无尽的能量和独特的魅力,也促使我必须加倍努力,提高完善自己的艺术水平。
由于眼界的开阔,我突然意识到,戏曲传承虽然重要,但传播却很难,把戏曲的美好直接展示给更多观众,尤其是年轻人,比如高校学子,似乎也显得迫在眉睫。所以,从2013年我开始尝试戏曲讲座,到2016年较为集中地在西安各大高校开设了戏曲青年公开课,为大学生们讲解示范秦腔艺术。渐渐地,俘获了一众“芳心”,并以长安为原点,赴杭州、上海、成都、深圳等地,以及意大利、美国讲学,传播着大秦之腔。我曾说过:你们不走进戏曲,我就带着戏曲走进你们。
《焚香记》
2017年,我以剧组制的形式排演了《焚香记》。这是2005年秦腔“四大名旦”晋京演出《打神告庙》成功后,谢平安导演提出排演的一出适合我表演风格的传统剧目,他构思剧本框架,何礼培老师执笔撰写。由于种种原因,没能投入排练,一直搁置着。2014年5月,我和爱人去成都看病重的谢导,他又谈起这出戏,并把许多想法告诉我们,希望我爱人能执导这部剧。排练过程极度艰难,终于、终于,2017年8月31日晚,《焚香记》首演。紧接着参加了省上的艺术节,好评如潮。荣获“梅花奖”后,我用10余年的时间修来了这部凝聚无数人心血的大戏,虽然演员只有7位。至今,这部戏已在全国10余个省市巡演,也将会传承下去。这部戏也让我永远记住并感恩主创团队的编剧、舞美何礼培老师,商子秦老师,灯光设计齐仕明老师,作曲郭全民老师,配器程长宁老师,恩师马蓝鱼、李爱琴,还有所有参与其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!
《焚香记》
梨园深耕,初心不忘。2018年和周至县剧团合作,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,我排演了著名编剧郑怀兴老师为我量身定做的《关中晓月》,我也因此获得上海“白玉兰”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;2019年和富平县阿宫腔剧团合作排演了红色题材现代戏《红梢林》,剧中化用了很多戏曲传统的表演程式,塑造出了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,这个戏获得了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并巡演江苏、四川、北京、福建等地。三部不同风格的剧目,被中央电视台《空中剧院》录制播出。其中《关中晓月》和《红梢林》都是与基层剧团合作,这种模式不仅为剧团培养了人才、留下了剧目,也让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所提升。
《红梢林》
《关中晓月》
边演出边教学,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,也就是“教学相长”吧。我的学生不只有秦腔的,还有云南花灯剧、川剧、扬剧、越剧、绍剧、湘剧、京剧、白剧、广东粤剧等剧种的。分享戏曲之美!是我最开心的事,也是最欣慰的。
从学戏、演戏、教戏,戏曲给予我无尽的滋养,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!从敬仰梅花奖到获得梅花奖,再到要为梅花奖添彩,梅花精神一直激励着我,也会相伴一生!
根往下扎,花向上开。
深耕梨园,踏雪寻梅。
戏曲没有白走的路,
每一步都算数!
(摄影:张静)
本栏往期回顾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山 翀 | 与“梅”共舞 追“艺”人生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李 梅 | 红梅傲雪迎春来 俏梅凝香色更妍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萧 雅 | 寒梅独自开 惟作孤勇者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王 斑 | 艺海无涯苦作舟 梅花绽放香满园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柳 萍 | 与梅并作十分春——我和“梅花奖”的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贾文龙 | 驰骋氍毹砺初心 梅香如故逸梨园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陈小朵 |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——我的“梅花使命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汪育殊 | 梅花香自苦寒来 · 我的追寻梅花之路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邵志庆 | 梅花绽放四十载,春色满园朵朵香——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“半生缘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冯咏梅 | 梅香馥郁韵悠长——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张培培 | 用热爱和敬仰,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翁国生 | 雪终输梅一段香——我的“梅花奖”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冯玉萍 |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——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景雪变 |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林为林 | 傲骨冰雪暗香来——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周育德 |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孟广禄 | 砥砺艺术初心,传承梅花精神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宋国锋 |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谢 涛 |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——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李树建 |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“梅花梦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徐棻 |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罗怀臻 | 更科学,更公正,更荣光——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季国平 |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王蕴明 | 凌霜傲雪报春晖——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
《中国戏剧》杂志订阅:
国内统一刊号:CN11-1767/J,邮发代号:2—3,国外代码:M30。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,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。
责任编辑 罗松
设计制作 竹子 尹明钰
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